水教案

时间:2025-06-22 11:16:27
【热门】水教案4篇

【热门】水教案4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增长如何保护水资源的社会知识,掌握节约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

过程与方法:在能力上,通过学生实践中的调查,培养学生简单的考察、研究能力。用做一做、算一算的活动,培养学生调查能力、处理信息和计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是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单位的责任,增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活动重点增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活动准备地球上水的分布、淡水比例挂图;调查生活中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搜集一些水污染的图片。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的特性和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今天在此基础,我们来学习主题活动三《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二、学习新课:(指导学生了解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

1、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水与陆地所占面积

发现地球上的水很多,水的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

2、探讨地球上可饮用的水的多少

(1)师:我们地球上的水很多,是否都能饮用呢?

(2)学生讨论

(3)教师讲述: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地球上到处都是水,但绝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占地球上水的百分之三,而这很少一部分淡水又主要分布在寒冷地区,变成冰川,南极是全球最大的淡水资源,能直接利用的淡水更少。(这里边讲解边用图表示)我国是一个贫水国家,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西北地区由于水资源缺乏,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我们江苏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但人为污染严重,如果水资源得不到保护,结果将会怎样?

3、调查研究

(1)在生活与生产中,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和污染水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使用水的地方呢?

(学生交流)

(2)你们调查中发现了哪些浪费水和污染水的现象呢?

(学生汇报课前的调查结果)

4、教师小结: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很少,如果人为污染不加以控制,居民向水中倾倒垃圾,工厂向水中排放有害废水,船只航行泄漏油污,农民使用的农药渗入水中,导致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可饮用水越来越少,人就会像沙漠中的旅行者,因缺水而死亡。动植物需要水,如果动植物饮用和吸收了受到污染的水,人食用了被污染的动植物,也会中毒甚至死亡,世界上曾发生过好几起重大的水污染事件。

5、出示水污染的图片

三、明理导行(进行保护水资源的教育)

1、结合课本第45页的插图讨论:他们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

2、你怎样来保护水资源?

3、学生交流。

四、活动延伸

用手抄报、板报、宣传画、义务劳动的形式,做宣传活动,让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淡水资源、减少污染和浪费的现象。

水教案 篇2

一、主题说明

大部分的孩子喜欢开水龙头玩水,喜欢听花花的流水声,更能通过手对水的触觉心理上产生兴奋、舒畅与快乐的感觉。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我们设计了以“玩水”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本主题活动旨在引导幼儿从日常生活中学会节约用水,保护、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实验活动,初步认识水的特征及对人类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熟悉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探索欲望。

二、主题目标的预设

情感目标:在尝试活动中,增强幼儿对人类生存资源的认识,体验游戏和自由创造的乐趣,培养幼儿对自然界及生命的热爱。

态度目标:让幼儿在活动中尝试与同伴合作,激发幼儿对事物和现象的探究欲望,初步感知水的特性。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对事物的探索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活动使幼儿了解水的基本特征,感知於晕颐巧活的密切关系。

技能目标: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各种实验及操作活动。

三、活动内容

第一周

活动一、 语言活动――伤心的小水滴

活动二、 科学活动――小水滴旅行

活动三、 音乐活动――韵律活动《小蝌蚪》

活动四、 体育活动――玩沙和玩水

活动五、 数学活动――认识数字

活动六、 社会活动――关好水龙头

活动七、艺术活动--------泡泡吹画

活动八、安全活动--------被淹的小猫

第二周

活动九、 科学活动――我们一起来玩水

活动十、 歌表演――干净的小手

活动十一、 科学活动――玩泡泡

活动十二、 艺术活动――绘画 水中的鱼

活动十三、 语言活动――大家爱清洁(一、二)

活动十四、 数学活动――按物取数

四、环境创设

1、洗手间墙上布置节水标志

2、区角:提供玩沙玩水区

科学区;提供肥皂水和各个形状的吹泡泡的工具。泡沫塑料、积木、磁铁、小石子、纽扣、回形针等等。

语言区;提供有关水的图片供幼儿欣赏。

五、家长工作

1、帮助幼儿填写调查表。

2、介绍水的作用,了解水的危害。

六、主题探究活动展开与生成

活动一:伤心的小水滴(语言)

活动目标:

1、体会水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懂得节约用水。

2、学会讲述水的用途。

3、了解水的二次利用。

活动准备:

1、知道一些最基本的节约用水的方法。

2、花草头饰若干,录音带、录音机。请大班幼儿扮演“小水滴”。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游戏:关紧水龙头

① 一半幼儿扮演“花草”,一半幼儿跟随老师给“花草”浇水,“花草”和浇水的幼儿快乐地跳舞。

② 突然,听到一阵哭声,小朋友都停了下来,老师循声找到了正在伤心哭泣的“小水滴”。

师:小水滴,你为什么哭呀?

小水滴:滴滴答、滴滴答,有个小朋友洗完手没有关紧水龙头,把我白白浪费了。

师:小水滴,你别哭,让我们小朋友来帮助你。

师:谁来帮助小水滴,让小水滴高兴起来?

幼儿讨论并回答。

二、谈话:水的用处大

1、水有什么用?

2、除了我们人需要水,还有谁 ……此处隐藏5599个字……出时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傣族人民,说明了什么?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板书:心连心

过渡: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让我们学习课文。首先,我们来一起扫清学习中的文字障碍。

(二)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三)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泼:念p#,不念b#。

乐:在欢乐一词中念l8,另一个音念yu8,音乐。

2.字形:

乐:共5画,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写成两笔:竖、横。

幸:要与熟字辛区分字形,不要混淆。幸字第二横最长,下面不要写成羊字。

瓣:左中右结构,两边是辛字,第一个辛的竖要写成撇。中间是个西瓜的瓜。要与熟字辨区分异同。

族:不要丢了右上边的卧人。

驶:左边是个马,右边是历史的史字,不要写成吏。要与使用的使区别异同。

祝福:这两个字都是示字旁,一个点,不要写成衤旁。

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上下两个火,最后一笔都要写成点,毛的最后一笔要写大些,把两个火都包在里面,要注意写均匀。

3.解词:

花炮:指燃放的彩花和鞭炮。

象脚鼓:是傣族的一种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在鼓面。演奏时斜挎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来给舞蹈伴奏。

4.熟读本课生字词。

(五)指导学生写生字的字头。

(六)作业。

1.写生字各一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生字词。

(采用各种形式读熟,做到脱口而出。)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三个同学读课文。第一个同学读1~3自然段,第二个同学读4~6自然段,第三个同学读7、8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并且边听边想每个同学读的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读后回答:

(1~3)自然段写周总理到来前的情况。

(4~6)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7~8)自然段写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三)学习1~3自然段的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边默读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凤凰花开的时候,就是泼水节到来的时候。)

(2)凤凰花的颜色是什么样的?从图上找一找。

(火红火红的。图的右下角生长着,地上铺着花瓣。)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听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今年是指哪一年?

(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就知道了。)

板书:1961年

(3)那一年,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为什么还要到那么遥远而又非常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呢?

(周总理关怀着全国各族人民。)

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1)画出人们的动作词语。

板书:敲起、赶来、撒满、欢呼。

(2)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热闹的地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敬爱的周总理要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周总理,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幸福啊!大家唯恐来晚了赶不上和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赶来。)

(3)人们把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表达人们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贵的客人,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由此可以看出周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

(4)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齐读,说说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

(5)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读出有关句子。

(龙船、花炮)

(6)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

(江面上有很多的龙船驶过,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热闹非凡。)

(7)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读这一句时应用什么语气?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压抑不住的喜悦通过欢呼声表达出来。读这一句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个人、集体)

(四)学习4~6自然段。

1.默读第4自然段,看一看共有几句话?(两句)请两个同学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第一句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第二句是讲周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2.看图上周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

(为了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画出这段中描写周总理的动作词语,说说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板书: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

4.全班一齐回忆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

(1)这段有几句话。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自然段的意思。

5.按第4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5自然段,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一起说说讨论的内容。

(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的意思是泼水开始了。第二句的意思是周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们祝福。第三句的意思是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有:端着、拿着、泼洒。这一段进一步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6.练习背诵第5自然段。

(1)请三个同学每人背一句。

(2)每个同学小声背这一段。

(3)全班齐背。

7.课文的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图上的内容?(4~5自然段)

周总理来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这对傣族人民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是双喜临门。傣族人民欢欣鼓舞,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全班齐读这两段,一定要读出欢乐的情绪。

8.第6自然段描写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要读出语气。先自己小声练读,然后互读,最后全班齐背。

(五)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请一个同学读,大家想:这两段表达了什么?

(傣族人民的激动心情。)

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都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3.全班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六)布置作业。

1.写本课字词各三遍。

2.熟读全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热门】水教案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