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反思

时间:2025-06-22 11:14:47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反思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反思1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写话的基本要求是“我手写我口”。然而在教学中却能发现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积累的词句还不够多,往往难以把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因此,从逐个词语的不连贯表达到说清楚自己想法的一句话,到准确表达意思的一段话,成为了我们对低年级小学生写话能力培养的目的。

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教材是珍贵的学习资源、写话的纽带。运用得当,不仅可以开拓视野,积累知识,学习语言运用的规律,还可以扩展学生们写话的思路,学以致用。

《装满昆虫的口袋》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通过两个具体的故事表现法布尔从小对昆虫入迷的程度。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文本,首先让孩子注意积累重点词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点往往在个别重点词上表现出来。教学本课时我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抓住“三天前”“终于”“一动不动”“小心翼翼”“宝贝”等重点词语,通过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形式,让学生谈体会、感情朗读、造句……,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学会品味课文。

其次是为学生创造想象空间,进行写话练习。[小学教育吧 Www.JiaoBa.Net]

想象来源于生活实际,但由于时空限制,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隔遥远,给学生学习造成了障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这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十分必要。因此我在教学在捉纺织娘一段时,我先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去介绍纺织娘。接着,在法布尔找纺织娘这件事情上,让学生抓住“终于”体会朗读,“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让学生展开想像,描述当时的情景,再通过朗读有关语句感受法布尔找到这位“歌唱家”的不易。出示“三天前,法布尔听到花园里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提示学生用上这样的句式,将省略号部分补充完整。在描述法布尔捉纺织娘时,我发现有学生用上刚才积累的词语,“小心翼翼、趴在草丛一动不动、……”,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在描述中添加了法布尔捉纺织娘时的动作,对这样的孩子我及时进行表扬鼓励。最后让孩子们进行写话练习,将自己的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这样既帮助学生感悟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同时也训练了孩子的写话能力。

面对语文书这一最要紧的课程资源,我们也应与时俱进,改变简单地“教教材”的局面,而是“用教材教”,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把课文作为学习语文的例子来教,强化语言实践,以多种形式进行写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反思2

《装满昆虫的口袋》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最后一篇主题课文。这个单元的“笔下生花”的要求是“写一写生活中有趣的现象”。三篇主体课文第一篇《大自然的语言》学生可通过仿写的形式写自己的发现。但三篇课文让学生从发现的角度让学生进行作文都有一定的难度,相反的《装满昆虫的口袋》一文,围绕法布尔迷恋昆虫这个中心词,记叙了两个小故事。全文总—分—总结构,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写人记事的优秀范文。

一、变序设计

在全文的教学中改变平常用的方法,两次采用变序教学。

1、第一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的变序设计,立体解读了文本,当学生通过两件事更深地懂得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后,再读第一自然段,实际上就是把学生零碎的印象进行归纳,让学生感受到法布尔对自然的浓重兴趣,并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第一自然段的总起作用,但一切又尽在不言中。

2、从第二件事的学习再到第一件事。

二、读写结合

1、第一自然的学习,学生可以仿照课文用复句的形式,还是采用关联词“无论……都……”用排比句的形式写自己的兴趣爱好。课文最后一段,学生稍作变化即可用自己的作文中作为总结句。

2、课文中从第三人称的角度记叙的两件事,第一件事主要是侧面描写,第二件事既有正面描写,又有对比衬托。第二件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品位表达的作用,揣摩作者的写法。因此在学习第一件事时,我们引导学生想象事件的具体情境。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进行有创意的表达。作为教师还应该告诉学生:“我们在记叙自己的兴趣爱好时,还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是否写出自己在事件中的心理活动。”

写人文章中的一件事的描写必然是写好一个自然段,才能写好一个段群,然后才谈得上谋篇布局。

3、课文围绕“迷恋”二字来表达法布尔的兴趣爱好。学完全文可以指导学生写一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先想一想哪些事情能集中说明自己有什么正确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两件事,学习运用作者的方法组织语言。

通过资料的交流,学生认识一个更加丰满的法布尔形象,联接学生自身让他们从文本中走出来,走向生活,生发感情,受到感染,真正提升语文素养。

课标指出“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由是一种最高境界。学生必须积累一定量的语言和生活表象,掌握一定的表达方法,才有可能不拘泥形式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情感。而非是无序的,凌乱的。

当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前提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只有这样的创造才能有效,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反思3

《装满昆虫的衣袋》主要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侯对小虫子非常迷恋的两件事,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教学时应重点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词句进行阅读,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的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一、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现有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有限,对法布尔其人了解甚少。教学前,我布置学生搜集关于法布尔的资料,并相互交流,让学生对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有个大致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抓住主话题品读课文,自主感悟。

整篇课文我结合课后“法布尔是怎样迷恋昆虫的?”这一思考题,师生共读共议。如在教学第2、3自然段时,教师可问学生:“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让学生展开想像,描述当时的情景,再通过朗读有关语句感受法布尔找到这位“歌唱家”的不易。在教学第4、5、6自然段时,可以让学生依照自己的情感体验,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三、拓展学生学习渠 ……此处隐藏7740个字……比较尴尬的一面:我在“引读”的时候,已经把氛围渲染得很浓厚了,可是学生们却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反思了一番:平时“引读”的形式训练得较少,学生们不适应这种学习方式,课堂上就出现“冷场”的情况。再者,我的情感到位了,学生却没有进入我创设的情境,自然而然,师生的配合上出现“断层”。

教学“第二个故事”时,我让学生依照自己的情感体验,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交流。在阅读和体会中,抓住最能体会“迷恋”二字的地方。学生找出了“一动不动”、“小心翼翼”、“观察”和“珍珠般的宝贝”等。孩子们的回答并没有按照我预设的顺序来走,又因多媒体课件的束缚,我不断调整自己设计的教学流程,通过想象、做动作、联想生活实际等方法,使学生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在课后的讨论中,有些老师认为听我的这堂课,听得很零散。我总结的一番,原因有二。第一,本课贯穿的学习方法是“抓住关键词”法,而这课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的词语有多处,学生们的回答肯定不会按照教师预设的顺序来,因此,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第二,实际课堂上,我的过渡语和评价语不够精炼、有力,为了让学生们理解,解释太多,变得啰嗦,反而给听课的老师增加负担。

(三)直揭精神,概括全文

本次公开课的一大亮点就是我的板书设计。我以“口袋”为切入点,将本文的关键词和精神内容合成口袋的形状隐藏在“口袋图”的后面。当学生们回答对一点,我就将相对应的答案翻过来。最终,让学生们直观的感受到“装满昆虫的口袋”不仅仅装满昆虫,更装满了法布尔对昆虫的“浓厚的兴趣”、“无限的好奇心”和“迷恋”以及“不怕困难”、“坚持不懈”、“认真观察”等精神。课文讲到这边,已经到了尾声。我再次强调学生“学以致用”,通过板书上的关键词,串联起来,说出全文大意。至此,整堂课完美落幕!

“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我们总是越学越觉得自己匮乏,唯有不断努力,才能唤醒成功的因子。不要因为别人的批评而泄气,这些“忠言”将是我们成功之路的垫脚石!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反思8

这次在学校开展的“有效备课,有效上课”的开放周活动中,我执教了《装满昆虫的口袋》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通过两个具体的故事表现法布尔从小对昆虫入迷的程度。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情况,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一、抓住重点词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点往往在个别重点词上表现出来。教学本课时我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抓住“三天前”“终于”“一动不动”“小心翼翼”“宝贝”等重点词语,通过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形式,让学生谈体会、感情朗读、造句……,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学会品味课文。

二、创造想象空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想象来源于生活实际,但由于时空限制,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隔遥远,给学生学习造成了障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这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十分必要。因此我在教学法布尔找纺织娘这件事时,引导学生想象法布尔当时是怎样找的,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从而帮学生感悟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三、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

上语文课关键还是让学生习得语言,运用语言,每节语文课都得渗透一个点或者两三个点的语言文字训练。这节课上我着重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复述能力。在学生学完捉纺织娘的段落后,我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去介绍纺织娘。学完第二个故事后让学生练习复述故事。我想学习语文不是仅仅让学生读懂每一篇课文,更重要的是提高全面的语文素养。

这节公开课也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由于课是在下午第一节上的,由于自己的疏忽,没有让学生提前到校,学生匆忙进入多媒体教室后,纷纷没有进入学习状态,看到很多老师又显得比较紧张,整节课学生的显得拘谨,生硬,思考问题肤浅。这种状态完全是可以靠我来调节的,可由于教学机智不够,课上不能很好的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感觉整节课老师拽着学生走,老师拉着累,学生学得没劲。还有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教学的趣味性,只顾着从学语文的角度去深挖教材了,其实这篇课文充满童真童趣,如果像吴永红主任评课时提到的教学两件事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二个故事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讲一讲,再引导学生从文字中去品读,去感悟,效果会更好。看来备课还是没有充分地去备学生。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反思9

《装满昆虫的口袋》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通过两个具体的故事表现法布尔从小对昆虫入迷的程度。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情况,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一、抓住重点词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点往往在个别重点词上表现出来。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三天前”“终于”“一动不动”“小心翼翼”“宝贝”等重点词语,通过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形式,让学生谈体会、感情朗读、造句……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二、创造想象空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想象来源于生活实际,但由于时空限制,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隔遥远,给学生学习造成了障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这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十分必要。因此我在教学法布尔找纺织娘这件事时,引导学生想象法布尔当时是怎样找的,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有的学生说,纺织娘的颜色与草丛的颜色差不多,要非常细心才能找到;有的学生说,草丛中有刺,法布尔有可能被割到;还有的学生说,法布尔可能会遇到蛇、毒蝎之类的东西,十分危险……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来形容法布尔的探索精神,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三、摒弃繁琐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怎么教,至于教什么学什么都被忽略了。就像厨师做菜,过分强调菜的花样,讲究色、香、味、形。至于菜对人体的营养却被忽略了。因此,学生尽管吃了许多精致的“食品”,却仍然“营养不良”。因此我在执教这一课时,打破了以往语文教学旧模式,彻底摒弃了繁琐的分析、空洞的说教,通过运用恰当得体的朗读方式,让学生通过多读来感悟,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了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

四、不足之处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如笔者早先所说“预想很丰满,现场很骨感”,本课教学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1、由于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入部分对《昆虫记》一书介绍花费时间过多,以致整个教学过程前松后紧。笔者今后当努力学习把握课堂节奏,提高课堂调控能力,在保证学习效果的同时保障教学进度。

2、在引导学生品味词句畅谈体会的个别环节,囿于教学预设,对学生的回答抱有高期待,没能客观地面对差异,面向全体。今后教学预设应更开放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收获成功。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