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教学反思

时间:2025-06-22 11:15:07
《日月潭》教学反思

《日月潭》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日月潭》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日月潭》教学反思1

在教学《日月潭》第一课时中,我检查初读情况时,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之前的堂上预习,已基本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我突发灵想,不想再“走教案”了,就对孩子们说:“你认为这篇课文哪部分写得美,先把它多读几次,再争取背下来,然后向大家做介绍。看谁背得快,说得好。”于是课堂上书声琅琅,我则巡堂找学困生,听他们朗读,抽查识字效果。当多数学生能背1到2个小节时,我只请了两个学生当堂背诵并点拨品析词句。然后指导堂上写6个生字,下课前布置学生回家继续读背课文。

第二天在教学第二课时中,我先让同桌互相检查背书,交流自己欣赏的语句,与此同时,我再次去找昨天未接受检查的学困生,了解其完成读背作业的情况。接着请部分学生当堂背诵并指导品析词句。

如此让学生在读背中感悟,我感到效果挺不错。这既能给孩子充分的读背课文的时间,也不需老师以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但是,老师必须“该出手时需出手”,在精要之处做点拨,发挥主导作用。

我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给“风光秀丽”换上意思接近的优美词语,学生就有机会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了;但当学生质疑:读不懂“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这部分内容时,有些学生说“把日月潭当作人,它的身上就像披了一块纱巾,所以看上去不大清楚。”对此,我表示认同,马上指导他们用比较的方式读这个小节的前后两句话,注意日月潭在“太阳高照”与“蒙蒙细雨”下的不同情形。虽然孩子们好像弄明白了,但我仍感到意犹未尽。

第三天一早,天空弥漫着薄薄轻雾,“真是天助我也!”我心中暗喜。回到学校,利用早读时间,我请孩子们远望窗外,说自己的所见所想。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但理解了课文的第四小节,还积累了“若隐若现、朦朦胧胧、隐隐约约”及“早晨,雾中的红太阳就像咸蛋黄一样可爱。”这样的词句。

在读背中感悟,点拨在精要处,既给学生带来收获,也使我感受到作为教师的满足与快乐,教孩子们学语文,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呀!

《日月潭》教学反思2

学生了解了课文懂得主要内容,对大尖哥和水社姐降伏恶龙,救出日月的过程已基本掌握,所以没必要再逐段(第3、4、5自然段)读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我认为,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是这篇课文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认为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样的人?请默读第3、4、5自然段,找出重点的词句来说说你的看法。”以此为“领”引导学生继续挖掘文本资源。

不足之处:首先是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上还有欠缺;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等问题。在以后的课堂中要努力改正。

《日月潭》教学反思3

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要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认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确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3、4小节。这样,避免了平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能得到有效保证和落实。

让学生充分地用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还体现在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内化语言。教学《日月潭的传说》,完全可以让学生实践语言,将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将给别人听。为了能把故事讲好,讲得生动吸引人,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模拟讲故事。先同桌合作,练一练。指名说时,其他同学随时站起来进行帮助。创设交际表达的情境,使学生说得主动,听得有趣。

【2】我在课堂上注重了让学生根据课题去想象课文内容的训练,学生读了课题之后,我问:你想知道些什么或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思考了几秒钟以后,就开始发问:为什么叫日月潭?它在哪?讲了日月潭的什么故事?故事里都有哪些人物?其实我想让学生问什么是传说?可是学生没有问出来,是我问的。我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传说吗?

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了,但说的不是很准,我着急了,没有再找学生说,而是我说的。这处理得不好,如果再给学生一点时间,学生是能够说出来的。还有介绍日月潭的那个环节,本来是打算让学生来汇报的,可是课前我调查了一下,根本没有学生查到资料,所以只好我自己来介绍。

学完生字以后,扫清了字词障碍,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看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由于时间短,学生也没有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

在学生自学生字汇报的时候,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汇报的过程中我根据每个字的特点,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社”字我侧重了偏旁,“辛”字我侧重的读音,是xin,不是xing,辛苦两个字我让学生造了句子,决字和快对比记忆,让学生用“决心”说句话,不同的字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记忆。对于要求认的字我只让学生会读即可,但是要求写的字,我要求学生音形意都要掌握,学生经过长期的训练已经掌握了识字方法,所以上识字课我很省心,学生自己就知道该干什么。

《日月潭》教学反思4

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在这节课中,我努力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同时努力让学生自己感受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同时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

但由于让学生的品读的句子较多,显得有点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有些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句子的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是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在内心深处留下这美的烙印。我想课文美的地方较多,如果重点抓住一两处美景深入体会,更能让学生形象的感悟美景,体会语言文字的精美,从而得到一定的语言积累。新世纪,人们疾呼,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这也正是我所努力追求的

《日月潭》教学反思5

1、合作学习法。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 ……此处隐藏4733个字……同美感。

《日月潭》教学反思13

《日月潭》是一篇十分精美的文章,结构思路清晰,文字优美。本课教学的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和传说故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尊重学生的读书体验,注重情感的生成。力求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读书与形象的图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去想象日月潭的美,并在感受美的过程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体现学习的主体性。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件媒体创设情境

1、导入:运用日月潭的传说,唤起孩子们想要去日月潭看看的兴趣。深刻理解“潭”字后齐读课题。

2、认知生字,四字词语的巩固,指导书写。

【在导入和学习生字的环节上,我做了比较周全的准备,上的时候也比较轻松自如,孩子们当时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二、运用抓重点词品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进行课文讲解:

1、结合图片、日月潭俯瞰地图和神话故事理解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2、运用课前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为什么早晨的景色是“隐隐约约”?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喜欢吗?喜欢的同学读一读。

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在这节课中,我努力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同时努力让学生自己感受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同时我采用了“找近义词、反义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词语中品读课文。但由于让学生的品读的句子较多,显得有点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有些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句子的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是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在内心深处留下这美的烙印。我想课文美的地方较多,如果重点抓住一两处美景深入体会,更能让学生形象的感悟美景,体会语言文字的精美,从而得到一定的语言积累。

(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三、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

1、感觉有点紧张,书写不是很满意。课下需要加强书写练习。

2、语速有点快,个别学生可能跟起来有点吃力。

3、教学目标没有完全落实,尤其是有感情朗读、背诵这两个目标上引导得很少。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语文课需要花大部分时间在朗读上。在整堂课的学习上,我让孩子们进行朗读的环节比较少,目标中的有感情读,似乎在整堂课中都有所忽视,没有真正落实目标。

4、教师话语有点多,还是应该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孩子。

总之,教学技能非一日之功,得靠平时的修炼,一如既往的去做,才会日渐提升。因此在以后教学中,我应多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的文章,虚心求教,多听听别人怎么上课,多反思自己的每一次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日月潭》教学反思14

(一)教学理念

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诠释策略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诠释策略中“提取关键词语”是阅读教学中扫除阅读障碍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实际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帮助学生理解有疑问的词语。

(二)教学思路

提取关键词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阅读基本功,是一种十分必要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领会关键词语的意思,深入领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使之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效果

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三个:

一、在课文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图片,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同学们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二、在教学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时,我不仅运用日月潭的平面图让学生们更形象的知道了为什么这个湖叫日月潭,并给同学播放一段关于日月潭名字由来的传说的视频,这样更加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

三、三四自然段是朗读重点,我通过提取关键词语简单放手,让学生来感受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日月潭景色的变化,同时老师适时点拨,使学生体会和感悟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整堂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了三四自然段,让同学在读熟读美的情况下联系了背诵。

《日月潭》教学反思15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上完了,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对照自己的教学课堂,教学过程谈谈自己教学感受和反思。

有获得:本篇课文故事性强,学生很容易读懂,不需要逐段逐句讲解,而且在上课之前已叫学生预习,本课上的是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会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水社姐和大尖哥为民造福的形象。课堂上,我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生字词,通过词语连一莲读好这个动人的故事,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这个故事;在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重点抓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根据我布置的预习单和教学目标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比以前的课堂好多了,至少学生已过课文,读过生字,学生积极参与,所以课堂上还比较顺手。

有不足: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不够,文中恶龙与大尖哥、水社姐在道德行为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恶龙,主人公舍生忘死、挺身而出,善恶相争,课堂教学中,对引导学生理解“为民造福”一词的深刻含义还不是很到位。为此学生很难理解人物的形象,在学生明白“为人民幸福而牺牲的人,虽死犹生,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们的”之后,可以再继续追问一句:“在你的脑海中,有着哪些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形象,能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样,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可我却没有这么问,另外,时间时间上把握不够。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我却没做到这一点。

本文是一篇传说故事,那么,学习完课文,要留在学生脑海当中的东西除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外,还有什么值得留给学生的?我想还有很多,不仅仅是基于文本的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充分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加强训练学生的语文组织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理解和体会语言文字的感染力,结合道德品质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日月潭》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