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1从发下新书开始,我就发现孩子对《恐龙的灭绝》这篇文章特别感兴趣,尤其是班上为数众多的男孩子。平时也经常看见他们拿着恐龙的玩具在认真地玩。所以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孩子们去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可以是故事、图片、玩具等等。孩子们兴趣盎然,看上去劲头十足,不停地讨论着。我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心中充满了期待,又夹杂着不信任。看明天吧!雷声大,雨点小的事太多了!
第二天一早,我早早来到学校,检查孩子们的作业。开始的那几个,都没有完成,我不禁失望起来,想起了前几次类似作业布置后的惨状,心里哀叹:难道农村孩子的资料就那么难找,教师这样的教学准备工作就那么难以进行?可接下去的情形,却让我大吃一惊,心情也为之好起来。孩子们搜集的资料五花八门:有从幼儿园的书上找来的(原来幼儿园时就专门有一本介绍恐龙的书,非常生动和完整);有形象的玩具;有有趣的恐龙童话;还有一本《恐龙大世界》科学书,省去我好多内容的介绍,学生看了书就能明白很多科学知识;甚至还有一副恐龙骨架图。哦,我的孩子们,你们给孙老师带来了意外,带来了惊喜!
我马上大大地夸奖了孩子们一番,瞧他们脸上那高兴的神情,我不禁为自己刚才的想法而脸红。我适时地请学生讲讲找资料的过程。没想到,一个小朋友为找到资料,翻了五、六本书,又征得姐姐的同意才完成作业,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真让我感动。想想自己对学生的不信任,一些该查的资料因为开始几次的失败而没有进行下去,太不应该了。谁说我们的孩子不能去收集资料,那是教师对孩子不信任才说的话!让我们给孩子一片信任的天空,给孩子一片放手的天空!
《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2今天,我讲了《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一课时,同学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恐龙没有食物可以吃同类,那么要是有一天我们没有东西吃,会不会人吃人呢?
天啊!一个10岁的孩子提出这样赤裸裸的问题,我不得不惊叹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不得不佩服小小的孩子提出了这样一个连大人都没有思考的问题。怎么办,回答还是不回避?短短的几秒钟时间,我来不及过多思考:“你说的对,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电视中、武打小说中,也常常写这样的故事。但是真正的人又不同于动物,动物的所作所为是它的本能,人是有理智的,有感情的,也就是说有时候他不但不会去害人,反而,可以做出牺牲。为了避免吃人的现象,所以我们现在要努力学习,一是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二是保护地球资源,也就是保护自己。”
学生提出的问题虽没有令我尴尬,但也着实让我吃惊。我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深有感触。难道不是吗?在孩子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所以我的回答还算令他们满意。然而在成人世界里,许多看的见的、看不见的、或若隐若现的“人吃人”的现象不是很多吗?原来真理性问题常常会在儿童思维中出现,真是“童言无忌”、“童言可畏”呀!
我的回答我自己都觉得太理想化,不是很现实。我是否该让学生面对现实呢?还是该……如果真的人人都可以牺牲,也就不会发生人吃人的现象了,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世界呀!我向往着这样的世界。但是如果“牺牲”会被别人利用,会被别人“吃掉”那我的回答不是害了学生吗?如何让学生面对现实,如何让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让学生学会生存,这些都是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虽没有令我尴尬,但也着实令我深思。深思学生的令人惊叹的想象力;深思自己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面对现实、面对人生,学会生存;还让我深思我这一环节的处理是否得当。
课后我想,如果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组织一个辩论会,能不能受到更好的效果呢?虽然针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组织辩论会会占用我的教学时间,会影响我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说有些跑题儿了。但是很有可能会让学生其他方面得到发展,比如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的逻辑性,更可以让学生在辩论中得到一些面对世界、面对人生、学会做人,面对现实的一些看法,比我的轻描淡写的几句话要好得多。教学生知识还是教学生做人,我觉得教学生做人比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我的教学不应该局限于教材的知识,更何况我所教的这一学科本身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的就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我应该去尝试组织学生开辩论会,让学生各抒己见,比我自己的一人的观点、理想化的观点对学生更能有所收获,更能使学生学会面对现实、面对人生、面对生存、学会做人,这种能力是多少知识取代不了的。
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虽没有令我尴尬,但着实令我吃惊,令我深思,留给我的思考实在太多……
《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3《恐龙的灭绝》是新课标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课文。这是科普说明文,课文介绍了恐龙在地球上生活的悠久历史,科学家猜测恐龙灭绝的五种说法,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恐龙灭绝之谜的疑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了文中介绍的恐龙灭绝的五种说法,还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让他们主动积极地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学生对恐龙都非常感兴趣,不管是小组合作学习,还是全班交流汇报,说者都很尽兴,听者也是津津有味,并不时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
在拓展环节,我向学生推荐《蓝猫淘气三千问》——恐龙专题、《恐龙101问》、美国动画片《恐龙》,它更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课结束了,恐龙的话题还没有结束,相信孩子们还会继续探究下去。
《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4《恐龙的灭绝》这一课的科学性比较强,所以我在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师生一起带着疑问阅读课文,在想象中漫游恐龙王国,在漫游中轻松愉快地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的程度;同时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先出示一个小恐龙破壳而出的电影片段,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但是不光是简单的看,接下来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生活经验来谈恐龙,激活了原有体验,激发求知的兴趣,让孩子们在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心态下进入课文。并在看图片的过程中理解“庞大”。
二、抓住重点词学习课文
我们人类只有三百万年的历史,恐龙却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两亿年。人类的历史与恐龙的相比可就短多了。但是,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在这一自然段学习时,我抓住了这几个关键的字、词。强调在朗读时要着重读“两亿年“”短多了”“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 ”等词句。在课堂上对学生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此处隐藏10052个字……入眼帘,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中生代时期,漫游在遍布恐龙的世界里。看,不同种类的恐龙,有的在空中飞翔,有的在地上行走,有的在水中戏耍。看到这般景象,人们不禁会想为什么“今天的人类只能在博物馆或者从电影和书籍中,来想象恐龙往日的辉煌了”呢?是地球的突然变冷,使它们耐不住寒冷,还是行星的撞击破坏了它们的食物链?是越来越多的哺乳动物偷吃恐龙蛋切断了恐龙的繁衍之根,还是流行的传染病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这都是至今尚未揭开的谜团,也是教学的重点所在。我想和孩子们一起带着这些疑问阅读课文,在想象中漫游恐龙王国,在漫游中轻松愉快地朗读课文,同时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经过教学实践,现将反思如下:
一、单元整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我在教学时,尝试采取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式:首先,学生进行集中预习了第八单元,集中读文,读通读顺,读准字音,收集本单元相关资料;接着,在课堂上检查预习情况;然后,将生字的读音、字形进行归类识记,通过各种游戏、竞赛加强记忆;最后按照进度进行每课的第二课时教学。每个课时都穿插写字教学。所以在教学《恐龙的灭绝》一课时,学生已经对文本有所了解,我只需要在课前检查他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就直接进入文本的对话。课中给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读书、思考、练习,及时反馈、及时纠错,真正了解学生的“知”与“不知”。把书写练习放入课堂,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并养成一定的习惯。在第二课时进行相关文章的阅读拓展,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这样的课堂不再匆忙,扎实且有效。
二、讲究教学策略降低学习难度
在教学中,我把重难点定为读好“哺、孵”,重点指导“谜、传、染、寒”;理解“庞大、谜、辉煌、灭绝”的意思;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掌握事物的因果关系。为了攻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策略1、以“谜”为线索导入课文,先认读,再弄清书写的笔顺,接着理解“谜”的意思,最后很自然地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来研究一个科学家们还未解开的“谜”。2、通过换词练习练习理解“灭绝”的意思。3、“人类的历史三四百万年”“恐龙的历史大约两亿年”,学生对3000000、200000000等数据比较陌生,教师板书成阿拉伯数字,让学生与年龄10岁、100岁比较,体会到恐龙历史的长远。4、因为学生知识的有限,对撞击说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先让学生默看课文,通过排序的练习,理清事物之间的关系,最后播放了一段有关撞击说的录像,加深了学生对撞击说的理解。5、教学难点是学生对撞击说的理解,我在学生找出几种说法后,直接引导他们奔向第3自然段,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后,在四人小组内自学第2自然段“寒冷说”,给他们时间和空间体会自学的快乐。
三、课堂资源丰富扩大课堂容量
光课文里的内容恐怕满足不了学生们的需求,这就需要师生共同提供丰富的课堂资源来扩大课堂的容量。课前学生已经收集了大量的有关恐龙的资料,对恐龙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并不全面。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如果将他们信息进行交流,他们会获取更多的知识,于是我给时间让他们尽情地分享劳动成果,在汇报时,让他们说出从同伴那里知道了什么,这也培养了他们倾听的能力。
孩子们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通过自己的了解把恐龙时代往日的辉煌描绘得淋漓尽致,我适时播放了一段恐龙活跃时期的录像,他们看得目瞪口呆,增加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播放“撞击说”的录像让他们加深对撞击说的理解,但是由于光线的原因,这段录像不是很清楚,不过有解说词帮助学生理解。学生还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对这几种说法提出质疑,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四、教学环节复杂有待改进
这节课由于学生的兴趣浓厚,想说的太多,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回顾上课的过程,有些教学环节太过复杂导致教学进度放慢。如:在导入课文时,为了了解学生近段时间学到的课外知识,我设计了一个交流的过程,但是显得烦琐,可以省略。在教学第3自然段时,可以先让学生默看课文,思考为什么撞击会导致灭绝,通过排序来检查他们是否弄明白,如果没有明白可以借助录像理解。这些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不要老担心学生不会,要多去思考每一个环节的价值所在。
《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15《恐龙的灭绝》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文中列举了几种有关恐龙灭绝的说法,详略兼有。纷纭的说法,大胆的推测引发了学生对恐龙灭绝这个谜的探索。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特别是男生比较喜欢恐龙的,对恐龙也有很大的兴趣,在学生的兴趣之上,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集中精力去做,学与乐不可分。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恐龙的知识”这一作业,因此导入新课时,先出示一些恐龙的图片,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接下来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生活经验来谈恐龙,“哗啦”许多只小手都举起来,争着想把知识说给大家听,激活了原有体验,激发求知的兴趣,并在看图片的过程中理解“庞大、灭绝”。
二、小组合作,品味语言
语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过一个个例子学生自己品味语言,这是学生的一项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在第一自然段学习时,引导学生抓住了“两亿年“”短多了”“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等词句来学习。在教师示范归纳第一种说法“寒冷说”的引导下,学生小组合作归纳各种说法“撞地说、偷吃说、传染说、雄性说。”然后找出关键词,如躲避、耐不住、枯萎、哺乳动物、传染,体会恐龙灭绝的的原因。
在指导学生读好“严寒说”这一段文字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大雪纷飞、寒风呼啸、冰雹肆虐,恐龙们身无遮挡,哆嗦着,吼叫着,蜷缩在一起……在想象中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读出冷天的寒意、为恐龙的灭绝感到惋惜的情感。读“撞地说”一段时,边想象画面:行星撞上了地球,地球上一片黑暗,动植物渐渐地消失了……恐龙们饿得嗷嗷直叫,相互残杀……这种场景多可怕呀!指导学生用低沉的语气读出恐怖的情感。这样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同情,让学生带着个体独特的感受来读好文章,这样的朗读指导还是比较有实效的。当然在朗读教学中我也力求体现形式多样、注重评价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学习整合资料,发散思维
书上的种种说法已经告诉我们恐龙灭绝的种种可能,你还知道恐龙灭绝的原因还有什么说法?”我以为学生可能想不出多少答案来,没想到学生给我想到了很多答案,如:“可能是其他星球撞上地球,发生海啸,把恐龙都卷到水里了。”“可能当时发生了很大的地震,使山崩地裂,恐龙掉到了地底下。”这些资料的得来,有的是查找资料得来的,有的是学生大胆想象出来的。虽然今天学生的猜想没有考虑那么周全,但在课堂上我分明感到一些学生跳动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
上完课,感觉学生表现良好,师生配合默契,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学生在筛选资料时需要指导,评价的语言还要丰富一些。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好好地反思自己,改变自己,使自己的课堂出现更多的亮点。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