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5-06-22 11:15:45
【精品】说课稿汇编4篇

【精品】说课稿汇编4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教材分析】

单元地位:

《老人与海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文章。本组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读来令人难以忘怀。

学习本组课文,要求学生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主要内容: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吴庆恒老人十多年如一日,每逢冬季来临,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食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去世后,海鸥们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文本结构: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情感丰富,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情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场景图,配以音乐渲染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本篇课文需要两个课时,我在这里着重说的是第二课时的设计。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着重理清课文的脉络,切实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一片深情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我拟定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与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是:揣摩作者是如何将海鸥对老人的真挚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

二、说教学法

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学法上我设计整合全文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用质疑法阅读课文,运用勾画、批注、圈化、朗读、想象的方法,品味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对知识的接受,点燃他们热情的火花。

本篇课文感情真挚,文字流畅,课文中描写海鸥的句子写得非常生动传神,特别适合学生读中感悟,因此在教法上我采用以读悟情的方法,将朗读和体会结合起来,在学生品味理解课文后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写应成为阅读教学中不该淡出的环节,读写应有机结合。因此,我在教学中趁热打铁,进行了读写结合,在学生充分品读感悟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小练笔。让学生把在学文中的真情流露记录下来。又配合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来渲染气氛,让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体会出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读文时的感情的表达。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上的是《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为了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的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奠定情感

首先我以回顾性的方式进入这节课,提问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老人与海鸥之间发生了哪些事啊,那你有什么感受呢?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回答:体会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由此为新课开始奠定一个情感基调: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浓浓的亲情。

【设计意图】:以复习导入的方式进入新课,开门见山,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进入课文,收效良好。

(二)仔细研读,入文解疑

这个环节我又分成三步:

第一步:以“亲人”引入

学生自读14~19自然段,思考: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情感?先让学生在读后说说自己整体的感觉,先对文章大体思想有个认识。再用谁是你的亲人?怎样的人算亲人?那海鸥和老人、动物与人类之间有血缘关系吗?等问题来指导学生找出那句直接点出了海鸥是老人的亲人的话。

第二步:以“爱”为主线,围绕“意想不到”展开

在这个步骤我先请一生朗读课文16、17两段,其他同学思考:海鸥们做了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划出相关的句子,并作批注。接着,学生反馈找到的句子,交流点有四处,主干问题是:①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并讲自己的体会。②当中重点词是什么意思?③指导朗读。

第三步:总结“震撼的情”

老师先提问是什么原因会发生这样“意想不到”的事呢?再用过渡语讲解省略号单独成段的作用,既讲解了省略号单独成段的作用,又给这部分作了很自然的结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能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第二部分是整堂课的重点,其中的第二步——围绕“意想不到”展开部分是重点中的重点。教学中我提出了一个大问题——海鸥们做了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找出相关的语句,并作批注。这种充分地让学生自读自悟的形式,特别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表达能力的提升,还能培养学生的预感,真可谓“一举多得”。

另外,语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情感性,让每一篇课文提供给学生们的总是不同的阅读感受。语文教学应该是以读为本,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理解内容,那样的阅读教学会是残缺的。教学中我将朗读和体会结合起来,在学生品味理解课文后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加上采取不同方式的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齐读)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目的。

(三)品味送别,想象写话

1、这部分先用师生配合读的形式再次有感情地读读15~17自然段。再用课件出示

(1)假如你是一只老人曾经喂养过的海鸥,面对天堂里的亲人——老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2)假如你是天堂里的老人,回忆与“儿女们”海鸥相伴的一幕幕,面对悲痛欲绝的海鸥,你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学生分成两大组伴着音乐想象写话)

2、伴乐,生写,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升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让学生读懂作品,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主旨,领悟真谛,通过超越文本的读书让学生变得智慧、变得美丽。

(四)、总结全课,情感延 ……此处隐藏1656个字……实 感情真挚 思想健康。由此可见,中心明确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应试作文中,决定得分的最大因素就是是否切合题意和紧扣中心。历年来评卷教师的反馈也是如此,学生因扣题不紧造成的分数损失,远比语言表达和结构失误造成的损失惨重。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切合题意并突出中心的训练是得分的关键,而要突出中心,主要在于:审题准确中心明,迅速布局入题快,叙议结合扣题准,一笔宕开内容丰 ,收束有力点题深。 因此进行系列训练是必要的,不仅让学生意识到审题扣题的重要,还要教给他们切实可行的方法,在实践中应用,从而达到“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深刻”的目。

二、教学设想:

通过系列化的扣题训练,一节课解决一个问题,突破一个教学难点,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会在不同文体、同一的不同段落各不相同的扣题的方法,一方面使中心突出,另一方面使思维更加严密。

分析典型的、段落—— 归纳方法——巩固练习。

《议论性主体段扣题议论》说课

如果说高一是积累生活,积累素养,表达真情,抒写真我,高二是增强理性,促进思维抒写感悟,抒写认知的话,到了高三,就需要更多让学生练习既写自己又符合他人要求,或者说在别人规定的范围里抒写自己的认知。因此在抒写自己时怎样扣住他人给的题目,是一项重要的考试技能。我们需要教给学生一些方便可用的技巧,让学生能很快适应考场的写作。

受阅卷实际的限制,考场作文中心主旨宜明晰,以便阅卷老师在短时间里能准确把握。学生应该在做到主旨明晰的前提下再追求文采,追求悬念伏笔,追求引人深思。20xx年的《考试说明》关于“写作的要求”第二条明确指出应:中心明确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是基本要求,也是给考场定等级的第一因素。

事实上到了高三,大部分学生作文依然是行文较散,无法做到鲜明扣题,以致于一些有质量的在阅卷过程中被忽略,影响学生的成绩。“议论性主体段扣题议论”这个选题是很有针对性的。

如何让学生在一堂课里,对扣题议论有较清晰的认知,从而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可以借鉴理科课堂经验,摆现象、析原因、给方法、做练习、理规律,通过这五个环节来让学生得到确实有效的指导和练习,提升他们扣题议论的能力。我以为可以挑几个学生的考场习作片断,分析得分较低的原因,引出扣题议论的学习重点。再用名家名段为例,解析如何扣题议论,归纳出好学习、易操作的扣题议论有几种,一节课里突破一种或两种。然后由老师给实例:作文题目和写作素材,让学生按照前面讲过的方法进行当堂练习,然后展示学生的练习片断,在学生老师点评过程中理出扣题议论的规律。练习阶段也可以让学生就修改自己的原来的作文片断,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修改积极性。

我觉得课堂的关键是找到有代表性的以待修改的学生习作片断,找好有示范作用的名家名段,让学生对扣题议论有清晰深刻的认识,学生才有可能在练习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总而言之,扣题议论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学习点,一节课只能突破其中的一两点。整个扣题议论能力点的教学是一个系列,要步步推进,步步落实。

《议论性主体段扣题议论》说课

就这节课《议论性主体段扣题议论》 我认为课的重心应抓住这样几点:

一、全文紧紧抓住中心论点,每段服务于分论点,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关系要明确,分论点是为中小论点服务。

二、材料和中心论点的关系。选择材料力求典型、新颖,不要大众化或万能胶式的材料。

三、的关键部分或结尾一定要有画龙点睛的句子,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四、议论文要想吸引人必须有精彩的句子,精彩的文段,或引人深思、令人回味无穷的东西,所以在语言上要下工夫。

五、课堂注重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把口体训练落到实处。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熊猫百货商店》这一则故事,情节重复又有变化,符合幼儿的欣赏特点,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学到一些颇有特色的词:如“很长很长”、“很大很大”、“很粗很粗”。《熊猫百货商店》虽然是一则老教材,但根据《纲要》精神,通过这则故事有助于培养幼儿助人为乐,学习交往、合作、分享等社会技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所以我认为这是一则很好的社会性教材。

我在学习新纲要后,注重培养幼儿探索学习、创造学习,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纲要》为指导精神,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幼儿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二、说目标

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目标一是情感目标:理解故事内容,从中感受熊猫伯伯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

目标二是能力目标:通过师生共同的思考和语言描述,进一步掌握长颈鹿、河马、大象的主要特征。

目标三是认知目标:学习量词,只、顶、双、条、件,学习用常用语进行交往。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体验熊猫伯伯助人为乐的情感。

因为,现在的幼儿多是独生子女,普遍娇生惯养,是家里的小太阳,父母包办一切,社会交往能力较差,通过这则故事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量词:顶、双、条、件、只等。

因为根据班级实际,我班的幼儿年龄偏小,家长又忙于工作,家庭教育跟不上,幼儿在正确使用词汇上误区很大,所以教幼儿正确使用量词,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利用废旧材料自制教学具这一理念,所以我用废旧的挂历纸、皱纸等材料,布置了一个小型的百货商店,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采用提问法、游戏法、图片教学法,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语言进行交往。

四、说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分为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教师设置悬念,通过提问“三只小动物为什么不高兴了呢?”,引起幼儿积极思维,使幼儿在求知欲的驱使下,积极地投入到下一环节的活动中。

第二环节:幼儿围绕这一悬念展开讨论,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气氛活跃,教师对幼儿的讨论结果不予评价,以此引出下一环节。

第三环节:对故事的理解,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之所在。分三个步骤:

1、讲述故事前半段,揭开悬念。并通过动作模仿来学习词“很长很长”、“很大很大”、“很粗很粗”。

2、讲述故事后半段,体验熊猫伯伯帮助小动物解决困难的美好情感。

3、教师小结,体验熊猫伯伯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

此环节我在分步实施中把握重点,克服难点。

第四环节:完整听故事录音一遍,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第五环节:延伸活动(情景表演)

1、教师扮演熊猫伯伯,幼儿当顾客来买东西,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一起跳只舞,使幼儿在游戏中发展想象力、创造力、表演力,学习环境轻松、愉快。

2、邀请自己的伙伴一起购物,从中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以及分享快乐的情感。

今天这节课,是我一次语言教学的尝试,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精品】说课稿汇编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