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课稿六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我是来应聘小学美术教师的1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纸版画》,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5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说教材
本课选自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美术第七册第6课,教学内容为《纸版画》,纸版画不同于其他绘画,是将手工与绘画相融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经过剪、刻、撕剥、拼贴等方法制成版面,然后用多种方法印出来的。它取材容易、工具简单、效果独特,具有强烈、明快、单纯、朴素的艺术效果,从而较大程度地突破了传统版画的局限。儿童纸版画从表现形式到最终效果,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通过纸版画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研究问题,使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说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 我确定本课教学阶段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有底纸版画和无底纸版画的表现方法和技巧,了解纸版画的工具、材料与特点。
2.培养学生细致有序的劳作观念。
3.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和审美享受,养成主动探求与创造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掌握和了解儿童纸版画的表现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纸版画的表现方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课时建议 1~2课时
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说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让学生欣赏优秀的儿童画作品,启发学生,引出“纸版画”。
2.谈话:分析儿童纸版画同其他画种的不同,欣赏儿童纸版画作品。
3. 师生讨论关于纸版画的定义以及纸版画的特点、种类及版画的表现形式。 拼贴法:最常用,也是纸版画中最基础的一种表现方法。
刻线法:用硬笔在吹塑纸上用力刻下凹线,或根据需要将局部点凹下去,拓印后会产生点、线、面的阴刻效果。
揉纸法:将吹塑纸、牛皮纸、铜版纸等较厚的纸用力揉皱、卷压,然后展开压平,纸面上形成许多粗细不同的褶皱。
另外还有贴线法、撕揭法、折纸法、剪刻法??
4.让学生分析纸版画。
教师示范的纸版画的底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同样的材料,你还有哪些方法制作版画?在分析问题中,建构新的知识。
在生活中,你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版画?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再创作。
5.同学之间互相欣赏收集的制作材料。
制作材料丰富多彩,多用手去触摸这些材料。触摸这些材料,会感觉到不同的肌理,用这些材料来制作纸版画,印出来的作品效果会更加丰富有趣。
6.学生用手触摸老师的范作底版,谈谈自己的感受。
总结:纸版画的待印底版是凹凸不平。
7.讨论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8.学生积极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互相交流,沟通情感,相互促进,一起来制作纸版画底版。培养创造力落实在细节里。
9.拓印:
除了油印以外,运用水粉颜料可以进行“粉印”。用毛笔将颜料平涂在底版上,用深色纸印出作品。拓印时注意纸版不能移动,以避免错位。可利用双面胶或小夹子等工具进行定位。
10.感受:出示纸版画需要的材料。
常用的材料有:卡纸、吹塑纸、瓦楞纸、棉线、纱布等,鼓励学生充分、合理地利用废旧材料。
11.讨论:对比版画作品,学生自己总结。
好的版画必须做到的几点要求:
① 现的内容一定是自己喜欢的或熟悉的。
② 图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做到不同的要求。
③ 粉印版画”要注意色彩的明暗对比,“油印版画”要注意点、线、面的问题。
12.创作:
学生动手制作,自己选择材料进行构思和创作。制作无底纸版画,拓印时注意底版不能移动,以避免错位。
13.评论:让学生就自己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
14.展览:互相欣赏、评论。
说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纸版画制作步骤示意图和展示区。
让学生接触纸版画这种有趣的艺术形式,并且鼓励学生自由选择不同肌理的材料进行制作,总之本课始终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探索,在探索中解决问题。,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我的课说完了!请各位评委多指导、批评!谢谢!
说课稿 篇2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老王》。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课文,其中几篇课文讲诉的都是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老王》讲述的就是一个普通车夫的故事。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情操。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敢想,善于模仿,外界的任何新鲜事都令他们感兴趣,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此,许多同学只知道一味的接受“爱”,而不懂得如何感谢“爱”,更别说去回报“爱”了。像老王这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他们不了解,更别说去关心了。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文学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状况,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及思想情感。
2.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3.体会作者的善良,引导学生关爱弱者。
教学重点
1.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教学难点
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二、说教法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 ……此处隐藏9402个字……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采取了“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本课教学立足于语言文字,让学生品味词句,在朗读中感悟伯牙和子期的真挚情感在创设的高山流水情境中,再一次感受友情的美好和艺术的魅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做好引导者,共同参与者的角色,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应该平等对话,有效教学因此我采用“自读自悟”, 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前一单元是诗歌的综合活动,所以本课以表现友情的经典诗句,进行接龙游戏作为课前铺垫,伴随着古筝曲,师生互动吟诵诗文,奠定了课堂古典韵味的基调
(一) 揭题
1、 引导学生发现刚才吟诵的诗句都是描写朋友情深的经典诗句今天,我们要学的也是一
个关于朋友间真挚情感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楚国(出示课题)这样的导入,衔接自然,同时也揭示了本课学习的内容与友情有关
2、 指名读课题提示弦字难读,要读正确,然后一起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这个环节先让学生尝试读文在学生感知文言文难读难懂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做到了既联系旧知,又让学生明确了学习本课的方法因为难读,这时教师进行范读,让学生跟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文和现代文不同,要注意读出它的节奏和韵味出示课文的节奏,让学生对应练习
(三)品词读文
品词读文,是本节课最重要的环节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育二十韵》里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你细读文本的时候,不要把一个字轻易地放过去──作者为什么用这个字、这个词、这种句式而不用别的?要去细细地体会它的神韵所在因此我在教学中抓住“善”、“必得之”等重要字词以及钟子期赞美伯牙的两句话,让学生在比较字义和朗读品味中体会伯牙和钟子期的相知相惜
1、品“善”
①插图上是哪两人?专注弹琴的是——伯牙,凝神细听的是——钟子期你是怎么知道的?课文插图其实表现的正是伯牙和钟子期相识相知的情景所以在这里,我引导学生将插图和课文内容结合进行理解然后出示: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读读这一句,你对他们有何理解?引导学生理解在这里,善是指善于,擅长理解了读好这一句
②请你找找,课文中哪些句子也告诉我们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学生划一划
③重点品味其中的第一句,从什么地方体会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抓住“善”字,让学生知道在这里“善”指好和妙,另外抓住两个语气词来引导学生理解钟子期对伯牙琴艺高超发出的赞叹,指导学生读出泰山的巍峨
④让学生知道读书就应该象刚才那样,从字里行间去体会重点学完这句后,第二句因为句式相近,所以我采取了放手让学生从读中体会伯牙的善鼓和钟子期的善听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4、品“必得之”
①高山也好,流水也罢,只要善鼓的伯牙弹奏,善听的钟子期都能一一道来,这就是——
出示句子: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抓住“念和“必”引导学生理解伯牙和钟子期心意相通同时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念和志都是想的意思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孩子们,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生读)当伯牙志在流水,(生读)善鼓琴的伯牙所弹,善听的钟子期都能懂这就是——(生读最后一句)这次的引读,也是对这几句学习的小结
(四)感受知音情切
对于如何让学生理解伯牙痛失知音的悲伤,我补充了伯牙和钟子期相遇相知的背景资料,并讲述了钟子期死后,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好在八月十五听伯牙弹琴的细节,使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伯牙当时的痛楚和心碎哀莫大于心死,伯牙破琴绝弦谢知音的举动就不难理解了
1、伯牙和钟子期原本素昧平生,这回是有缘千里来相会请快速地读一读资料:
有一年中秋之夜,晋国大夫伯牙乘船行至汉江渡口,遇雨躲避,在船舱抚琴一曲正值兴起,琴弦自断伯牙知道有人听琴,于是出舱寻觅,但见樵夫钟子期站立岸边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大喜,推琴而起,曰:“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于是两人结为生死之交,并约定明年此时此地再见面
2、了解了伯牙和钟子期相识相知的经过,你有什么想说的?
一个贵为大夫,一个则是山野樵夫,却在一个绵绵雨夜,一段陡峭山崖,完成了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琴声也懂,心声也懂,志向也懂,这才是真正的——知音!(板书:高山流水深相知)
3、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他满心欢喜地等待知音前来,可是一位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伯牙的琴声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相识时弹奏的《高山流水》(播放音乐,让学生聆听《高山流水》)
①琴声也是心声,如果你是伯牙,此时此刻,你最想对钟子期说些什么?请写下来(交流)
这里读写结合,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伯牙,向钟子期倾诉失去知音的悲伤,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真挚情感
②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再没有人会像钟子期那样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再没有第二个人会像钟子期那样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世上再无人会像钟子期那样——必得之
③出示:
子期死,伯牙谓世上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你能读出这一份无尽的悲伤吗?学生读
高山流水依旧,只是知音却成永别学生读
④那位老人见伯牙挑断琴弦摔破琴身,于是上前询问伯牙长叹道:摔断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生读)
伯牙断绝的只是琴弦吗?不,那是他的一根心弦啊!哀莫大于心死!
⑤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板书:破琴绝弦谢知音) 一起读
4、看板书,生读:高山流水深相知,破琴绝弦谢知音让我们在琴声里记住这一段知音的千古佳话
(播放《高山流水》)
(五)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记诵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布置学生背诵本文可以使学生在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积累了文言词语,为今后开展文言文教学奠定基础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求能简洁明了地展现课文灵魂因此我根据课文内容和本课主旨,设计了以下板书:
伯牙绝弦
高山流水 深相知
破琴绝弦 谢知音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