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5-06-22 11:18:20
关于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

关于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12课《荷花》。下面我从教材和学生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后小结等六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荷花》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抚玩荷花并睁开想象的事,称赞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盼望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头脑情感。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景象融会,不但写出了荷花的丰姿,并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好看,又有身临其境的觉得。让学生随着教学历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怀、移情。课堂教学以情绪为纽带,变得更富勾引力,使学生的勤学精力得到造就,促使学生在勤学、乐学中渐渐明白爱,明白热爱高贵,寻求优美。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奇特的吸引力。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头脑活泼,担当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存在城镇,对荷花了解甚少。正是思量到这个特别缘故原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奇妙地运用多媒体技能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荷花那差别平凡的美。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l、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准备:CAI课件、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

四、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四大环节:

(一)录象引入,整体感知(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入境始于亲。”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我将以“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呢?”的这一过渡语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存在着诸多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我提供三种方法让学生选择:(朗读法、画图法、讨论法)朗读法:用感情朗读表达出你体会到的美;画图法:用五彩的笔描绘美丽的荷花;讨论法:用语言和伙伴交流学习体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由组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样设计教学,将使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在学习后交流学习体会时,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借助图画,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1、在引导学生提出“冒”字后,我将采用以下步骤让学生深刻理解“冒”

(1)换词体会“冒”的妙处;

(2)读课文体会怎样长才叫“冒”,选一个喜欢的词填到这句话中,大声朗读、用心体会是不是这种味道?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冒”,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

随后出示迫不急待、兴致勃勃地长出来的白荷花,让孩子们想象,展开讨论:它们长出来想干什么?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孩子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更进一步地理解课文,养成孩子们善于合作、互助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交流时,孩子的回答将思路开阔,富有情趣,这不仅仅是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情感的流淌、灵性的涌动。

2、在品味荷花的美丽之后,我运用CAI课件再现画面,感受一大幅活的画,理解“画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我让孩子们对着满池的白荷花说出他想说的话。有前边丰富的表象储备,加上自己对表象的体验,孩子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毫不拘束地畅谈心得,又使他们心中美的体验得到升华。这是与课文情感相碰撞产生的火花。这样设计,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导想象,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创造能力。

如诗的画面,优美的文字,让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最后就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必将十分顺利地达到能力目标中的背诵目标。

4、在部分学生用“画图法”描绘荷花时,我将鼓励学生把自己想画的内容画到大黑板上,它综合运用文字、图画、线条、色彩等手段,变抽象为形象,强化表现力,让学生的思想情操、审美观点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体会意境、升华情感(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课文的第4自然段是写当“我”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这个自然段的学习,我主要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意境:有自己轻声读,想象美丽的意境;有配音像朗读,感受意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还有图文对照读,学生定会情 ……此处隐藏5087个字……的音乐声中进行课本表演,展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现课文的精彩画面,也为学生背诵课文打下基础。

结束语:“在儿童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语文学习不应该仅仅是读和背,更重要的是鼓励孩子们不断创新,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有生机,才有活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本课将有关冬天的特征及一些事物用“词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孩子们认字和认识事物。课文由插图和12个词语和8个生字组成。12个词语分为4组,第一组词语表现冬天气候的特点;第二组词语介绍了三种适合冬天进行锻炼的体育活动。这12个词串连起来读,押韵上口,意义上有联系,便于记忆,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积累语言,发展思维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和写字。

二、说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通过看图,识字写字、诵读词串认识有关冬天的事物,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冬天气候的一些特征,懂得冬天虽然寒冷,但是仍然充满着勃勃生机和生活情趣,培养学生不畏严寒的顽强意志。

三、说教法学法

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识字。在教学本课时我运用多媒体创设了几个场景。

1、播放多媒体课件营造冬天的景象和氛围。把大家带进冬天。

让学生在直观感受寒冷之后,认读 寒流,大雪,北风 这一组词串。因为生活积累的关系。学生对于这些天气术语都是容易理解的。

2、播放翠竹,腊梅、苍松等画面。就是在这样寒冷的季节里,腊梅、翠竹、苍松、依然傲然挺立在冰天雪地里 认读这三个词串。

3这么冷的天,动物们的都干嘛去了呢?接着播放课件,认读 蟒蛇、蚂蚁、刺猬 一组词串,让孩子们了解冬眠这种情况。

4、小朋友们在干吗呢?播放冬季运动的课件,认读一组词串:滑雪、溜冰、跳绳

5、本课写字教学主要引导学生怎样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范写:蜡、滑、绳 要求做到左窄右宽。

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一、材简析: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是苏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其实人版也有录用,不过题目是“钓鱼的启示”,内容也略有不同,可见这篇文章文质俱佳。因为我们这儿使用的是苏版,所以我主要从这个版本来谈。这篇课文是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共三篇文章,都是关于“人与动物”的故事,又不仅限于,而是以为视角,反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男孩汤姆钓到了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由于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爸爸要求汤姆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有些不情愿的放掉了鱼,但这件事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学构想:

在以往的学中,对这一类课文的处理,常常出现这样的两种分离:其一,常常注重了思想育的内涵,而淡化了语言文字,谈化了语文学科的学特,使得人文性与工具性分离开来。其二,在学中,师常常把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导或强加给学生,让学生的口说成人的话,使师、学生、文本分离。基于这样的思考,对这篇课文,我想尝试一种新的学路径,那就是体验式阅读,意在让学生在感悟语言,理解内容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者,与文中主人公进行真诚对话,让学生对生活,对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做人。

三、学设计:

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学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通过体验式阅读,将自身情感融入角色之中,懂得自觉遵守规则是做人的必须。

学重:

通过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汤姆钓鱼、放鱼的心理变化。

学难:

体会并认同“自觉遵守规定”的重要。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内容及要求:

初读,初步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验汤姆钓到大鲈鱼时的喜悦心情。

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学内容及要求:

学习课文的二、三两个部分,通过语言感悟和内容的理解体会汤姆从不愿放到放到牢记爸爸的话语这一心理情态变化的过程。

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两个人物是两条线,一条是爸爸,一条是汤姆。爸爸:让孩子放掉鱼,因为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即使没有人看见,也应该遵守规定。汤姆:开始不理解,希望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留下鲈鱼,最后还是不情愿地放掉了鲈鱼。这两条线交叉并行,推动着事情的发展。

这一部分既是学习的重也是学习的难,难就难在学生对“不管有没有看见,都应该遵守规定”这句话的理解。在这里,学生可能会赞成爸爸的观,也可能同意汤姆的想法,因为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积淀决定着学生与文本对话时的个性体验,对这种多元的个性体验,我们应予以尊重和珍视。但珍视并不等于认同,针对学生认识中的差异,我们应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同时,适机适度加以拨和引导,这才是真正的珍视。

基于面的思考,我做了以下的学设计。

1 请学生仔细读第二部分内容,看看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什么?

2 依循学生的发言,提炼出一个讨论题:爸爸要汤姆必须放掉鲈鱼,汤姆不情愿地放了,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在这里,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来谈谈自己的看法。(预测:在这里或许有学生联系遵守交通规则来谈;或许有学生联系乘公交车主动投币来谈;或许有学生联系校园生活中保洁来谈等等。)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师适机加以引领、拨,使学生对学会做人有正确的认识和感悟。

3 在正确理解的基础,再让学生分角色读父子对话,在师生、生生互动的朗读与评读中加深对“必须”、“斩钉截铁”、“不管有没有人看见,都应该遵守规定”等重词句的情感体验。

(二)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了解了汤姆在放鱼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也正为这样,这件事给汤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由于有前面的学习积累,对这段话就采用这样的处理,在读中让学生对事情发展的延续有一个了解,对全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回环。

(三)课外拓展

请同学们读一篇文章《中彩那天》,边读边思考,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想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在小组内和同学们交流。

课外拓展的这篇读物,选自人版大修订版五年制第五册,文章的行文和思想内容与我们这篇课文相似相通。选择文阅读,意在让学生在自主自能读书的基础,自悟其做人的道理,让三维目标在自主阅读中得到迁移和发展。

综所述,是我对这篇课文的设想,但是课堂学是动态发展的,当学生思维被激活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情景,这些都是正常的,对,我们应该适机加以拨,使课堂学成为动态生成的过程。

《关于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