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说课稿模板合集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过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文章分四个版块先介绍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的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简介: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
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克隆知识。
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能力目标:
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
由以上目标我指定本课教学重点如下: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四) 教学难点:
1.结构安排巧妙新颖。
2.文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科学道理深入浅出。
二、说学生。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本文介绍克隆知识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克隆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生物常识重点突破。2、能力分析: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三、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学习过程中我做以适当的点拨。
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5、延伸拓展法。对克隆人的看法的讨论,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
1、教学思路安排 本单元说明文的教学是在前一单元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
2、教学环节安排.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十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整堂课以“我知道、我发现、我整理、我归纳、我想象、我思辩”作为线索,体现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试图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充分交融进而达到共鸣的目标。
3、下面就具体环节作简要说明。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帕瓦罗蒂;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克隆” (导入语的设计从学生平日的的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为后面的交流创设情境,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交流查找的资料,初步了解。师:课前大家一定收集到很多有关克隆的资料,谁愿意来说说我们身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交流的过程,目的为引导学生养成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利用信息的学习习惯,实现了师生学习资源的共享,丰富学生对克隆技术的感性知识。)
第三环节:感知课文内容,深入了解。课文里有关克隆的知识还有很多,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全文,把你在书上获得的有关克隆的知识划出来,等一会儿,试着用简洁的话告诉大家你从中了解了哪些有关克隆的知识。
(学生默读,边读边在书上圈点勾画)师:(自读完毕)相信大家通过自读,已有了自己的心得,能不能介绍给大家你所知道的有关克隆的知识呢?(由课外的生活常识再回复到课内的知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4、刚才大家已经讲了很多,看看我们整理一下,能否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屏幕显示:我整理,能快速地完成下表。有关于本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实验对象、研究成果、时间、说明方法。(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考虑到话题的陌生性时间的有限性,设计了一个表格,以降低要求。)
5、本文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请同学们仔细思考,你觉得可从哪些方面来探讨?相互讨论。(这样就能比较全面而快速地整理有关说明文的阅读要求,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也是一个导向。)
6、“我从课文哪些语句中感受了科学家们怎样的态度与精神” (严谨、求实、锲而不舍)(学生不仅从中获得科学知识,而且受到教育,得到启迪。)
7、假如你也掌握了克隆技术,你想克隆什么?为什么要克隆它?
要求:1)想法要奇妙;
2)想法要有益于人类;
3)表达要有条理。(“我想象”这一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通过协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提高,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等多元互动,重视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交流,尽可能挖掘学生口语交际中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8、文中写道:“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谈谈 ……此处隐藏15959个字……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配乐朗读。
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理解。诵读时注意节奏和重音。
2、想象法。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在自己脑海中构建出天上的街市的具体形象,在意念中创造出一个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生动而丰富的境界。
3、比较法。比较诗歌与民间传说的异同,比较《静夜》与《天上的街市》之间写法上的异同,了解诗人对自由、美满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背景
1、导入语
同学们,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灿烂,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我们一些女同学甚至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让星星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五四运动以后,有一位著名的诗人,他也独自仰望星空,他不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灵去感受星星,让心灵与天宇直接对话,借那幽幽的闪星寄托了自己的追求和向往,这位诗人就是郭沫若。
[出示郭沫若简介]
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乐山县人。我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主要文学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戏剧《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等。
2、简介作者及背景;
当革命处于低潮,作者面对“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心中无比愤怒,思想上一度陷入了感伤和苦闷,他在《献诗》中这样写道:[出示投影片]
啊,闪烁不定的星辰啊!
你们有的是鲜红的血痕,
有的是净朗的泪晶——
在你们那可怜的幽光之中,
含蓄了多少深沉的苦闷!
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绝望,而是执著的追求,我们今天将要学习他的一首抒情诗《天上的街市》,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由光明幸福生活的向往。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感受作者与星空的私语(对话)吧。
二、朗读诗歌,感受音韵美
1.学生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结合刚才介绍的背景,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自由朗读这篇课文。
2.指名学生朗读
指名学生朗读并请学生说明这样朗读的理由并作点评。
3.听录音朗读
指出学生朗诵时在感情基调、节奏重音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请同学们听录音朗诵,拿起笔来,边听边勾画出诗歌的节奏、重音。
(重音就是突出句中主要思想,强调句中的特殊感情的字词,要加重音,表强调突出。)
4.划出节奏、重音
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首诗的节奏、重音已标好,请同学们对照一下自己的划分,看看有何不同,然后对照课件上的重音、节奏酝酿一下感情,自己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全诗。
三、理解诗歌,体会意境美
诗是艺术,读诗同样是艺术。人们常说:“三分诗七分读。”刚才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同身受郭沫若的脉搏,下面我们将通过文章的学习走进诗人的内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同学轻声朗读课文,讨论解决下面三个问题)
1.这首诗美在哪里?诗人有哪些奇思妙想?
景美,街市美,物品美,人物美,生活美
街市——缥缈的、美丽的、陈列着、珍奇
牛郎织女——骑着牛儿,闲游,提着灯笼
2.诗人借助什么手法勾画了充满诗情画意、令人神往的美妙境界?
(1)点拨联想与想象的区别
(2)思考什么地方用了联想?什么地方用了想象?完成板书
(3)学过的课文,读过的诗歌中举出一些联想和想象的例子
联想: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想象:《桃花源记》高处不胜寒
《浪淘沙》刘禹锡(想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咏柳》贺知章(想象)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朗月行》李白(想象)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夜宿山寺》李白(想象)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发挥联想和想象,请用优美的语言描写牛郎织女天上的生活。
他们获得了自由,能够骑着牛儿,趟过不甚宽广的天河,时时来往,天天相见,他们白天男耕女织,夜幕降临,他们手提灯笼闲游天街,赏景购物,一家四口过得其乐融融,美满幸福。
四、品读诗歌,感悟情感美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联想想象是可贵的,但情感也是不可缺少的,想象最高扬的时候也是情感最充沛的时候。下面再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配乐),其他同学思考并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诗中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有何不同?
在诗人想象中天河不再成为阻隔牛郎织女的障碍,他们自由来往,无拘无束,过着自由快乐、幸福的美好生活。
2.本课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追求光明自由向往美好幸福的生活。让我们一齐把课文朗读一遍,用声音诠释我们的感受,我们的体会,我们的感悟。
五、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郭沫若的诗歌以想象奇特诡异著称,甚至有人因此评论他是“文妖”。下面请同学欣赏郭沫若的另一首诗《静夜》,再次感受一下郭沫若式的想象。
[出示课件]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处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什么地方运用了想象?它与《天上的街市》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六、小结全文
《天上的街市》这首诗风格恬淡,用自然清新的语言,整齐的短句、和谐优美的韵律,表达了诗人追求光明、自由,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的理想,那意境都是平常的,那节奏也是缓慢的,如细流,如涟漪,但就是这平淡的意境带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随着诗歌在遥远的天空中展开双翼像鸟儿一样自由翱翔,尽情驰骋美好的梦想。
诗歌因想象而精彩!
布置作业:
1.联想想象训练
初冬时节,落叶飘零,看到纷纷坠下的落叶,你会想到什么?走在铺满落叶的乡间小路上,你又会想起什么?
2.推荐阅读郭沫若的诗《夕暮》《海上》《新月》《白云》《偶成》等。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简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整体造型是一只展翅的鸟儿,它寓示着诗歌因想象而精彩。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