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语》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鸟语》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鸟语》说课稿1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呢喃软语”、“通晓”、“快意”、“犒赏”、“无忧无虑”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用文中的语言表达“( )鸟儿( )地叫,仿佛在告诉人们( )。”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由“鸟语”导入,了解“鸟语”
1、板书:鸟语。谁来读课题。(指名读题目)
鸟语后面加两个字,组成一个四字词语,叫——鸟语花香。
又是鸟语,又是花香,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景?(美好的、美丽的、美妙的),总之这样的情景是美的。
2、课文写了那几只鸟的叫声,分别是怎样的叫声?(布谷鸟——布谷布谷;喜鹊——喳喳喳喳)
你还会说那些鸟叫的词语:唧唧喳喳、啾啾、咕咕……。
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形容,这样的鸟叫声叫——呢喃软语。(呢喃——形容像燕子一样的叫声。)说说“呢喃软语”整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板块——学习传说,了解“我”的兴趣
1、据说,古时候有一个人从燕子的呢喃软语中听出很多内容,这个人叫——公冶长。
谁来读读这个故事,公冶长从燕子的话中听出了什么?
2、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我”被这个传说深深地吸引住了,它引起了我的兴趣,引起了我想听鸟语的迫切愿望。把这一愿望划下来。
谁来读句子,注意读好这三个词语:通晓、犒赏、快意,读出迫切的心情。读后交流:“我”想和鸟儿做些什么?
第三版块——学习和布谷鸟的对话,寻找规律,强化训练
1、自读4—9节,想象和布谷鸟对话的场景。
2、来,我们一起读读。
师生、男女生一起读“我”和布谷鸟的对话,布谷鸟的话告诉我们——
是啊,听了布谷鸟的话儿,我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在布谷鸟的催促下,去认真学习。
我和布谷鸟的对话真有意思,思考:布谷鸟的话有意思在哪里?(根据学生交流情况看,学生还是能够找出其中的规律的:都是四个字;最后一个字和“谷”押韵;都是催促人们……)
2、如果农民、学生、工人分别和布谷鸟对话,它又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对农民说,种田撒谷;对学生说,认真读书;对工人说,干劲十足。
这样的对话就称为——无拘无束,词语拓展:
无( )无( ) 无( )无( )有( )有( ) 有( )有( )(这也是课后的练习之一)
3、从布谷鸟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
布谷鸟 的叫声,仿佛在告诉人们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版块——略读和喜鹊等其他鸟儿的对话,再次组织训练
1、自己读第10小节,读后思考,从喜鹊的叫声又听出了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喜事:考试第一、竞赛获奖、世博召开、买房搬家、火箭上天、生日快乐……(组织学生分类:家庭的喜事、家乡的喜事、国家的喜事)
2、指导读课文,读出人们内心的喜悦。读后练习说话:喜鹊_______,它仿佛在告诉人们___________。
3、“我”和百灵鸟、黄莺、画眉又是怎样对话的?理解“知音”这个词语的意思。
练习: _______,它仿佛在告诉人们___________。
老师提供一组词语:叽叽喳喳、咕咕、啾啾、引吭高歌、鸣唱……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词语组织说话。
第五版块——总结课文
读句子“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从鸟儿那里我还学到什么,是啊,“我”和鸟儿的感情越来越深,我也从鸟儿身上感受到一种精神、一股力量。指导读好这个句子。
难怪课文最后这样说“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鸟语》说课稿2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5课《鸟语》。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讲述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是培养学生感情朗读、锤炼语感,提高语言修养的佳篇。
由于学生对鸟儿的种类及叫声并不精通,与文中“我”所生活的环境有着一定的距离,所以,深入文本感悟其内在含义有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学情,依据四年级教材的特点及新课程理念,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以学定教,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评价能力。
3、懂得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鸟的感情。
“如何让学生了解文中几种鸟语的特点及给我带来的乐趣”作为理解本文的重点,“学会想象,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对鸟的爱”是本文的难点。
我预设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我打算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来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首先,我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进行质疑,以几个关键的问题做为学生自读的主线,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如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呆愣愣、无拘无束、疏忽、怠慢”;通过查词典来理解“矫健、通晓、犒赏”;结合生活体验来理解“催促、应验、预报”等词语。而读的时候,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指名读、评读等多种方式,把课文读通、读流利,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文章脉络即从小爱鸟——与鸟交谈——倾听鸟语——猜想内涵——悟出道理——结下人鸟深情,并为学生布置了这样作业,找到文中最能体现“我”爱鸟的句子,抄写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为下文进一步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设计
这一课时的教学我设想通过三大步九小步教学来完成
三个环节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一、激情导入
在简要的复习之后,我引导学生听“百鸟争鸣”的录音,听到它们悦耳的鸣叫声,这时学生的全部注意力被紧紧地吸引住了,他们边听边议论,都在猜测鸟儿们在说些什么?这时,我适时引出公冶长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对鸟儿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了阅读期待,为深入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民主导学
1、抓住作者情感点,走进文本。
当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萌生了想成为一 ……此处隐藏19164个字……一个偌大规模的歌剧院。丹顶鹤、绿孔雀、白鹳、红腹锦鸡、金雕、乌雕,还有来自异国的金刚鹦鹉、黑天鹅、火烈鸟……全都云集于巨大的鸟类活动网之下,又不舍其飞翔的自由。我十分欣赏鸟语林的设计宗旨:既求鸟类生态环境,又求造园艺术精美。走进鸟语林,你不能不萌生与鸟们交流的意想与欲望。
众多的鸟语,就像润物的细雨,构成了一套因地制宜的启蒙教材。鹧鸪喊雨,喜鹊报喜,布谷催耕,雁过留声……鸟语的涉及面和包容量之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人间四季,天下六合,鸟语,原来是会歌唱、会飞翔的星辰。
或许生态是一个矛盾体。正是一些矛盾的自然消长,才构成了万物生灵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讲,留住鸟声,让鸟语滋润或者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又成了我们别无选择的一种责任。
我们行走着,月亮出来了,爱人说:“现在鸟的叫声好像多起来了。”
《鸟语》说课稿12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课《鸟语花香》。下面我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流程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设计。
一、 说教材
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体验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了解中国花鸟画的优秀传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依据新课标,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
评价方面要求是:
1、能否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自然的想象,大胆地描绘有创意的作品;
2、画面是否体现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3、能否从同伴的画中找出几点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点。
教学目标是:
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笔墨的方法表现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体验中国画的韵味。
指导学生在中国画表现中,逐步掌握水与色的运用,启发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中国画技法特点加上自己想象,于画面表现之中,指导学生用富有墨色变化的点线面表现有诗意的画面。
引导学生知道花鸟画来自于生活,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绘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是:
侧锋运笔一笔画出浓淡,掌握中国画水、墨与色的运用。
二、 说学情
五年级本班学生中国画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利用周末在外报班坚持学过几年国画,不过在他们印象中中国画就是临摹,临老师的临书上的,忽视了中国画所描绘的对象是来源于生活的,忽视了中国画更需要想像;有的学生对国画一窍不通,甚至连毛笔都不会拿,生宣纸吸水都不了解,可以说就是一张白纸。好在有一种说法叫“白纸上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这对我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施展本领的好机遇。
三、说教法
五年级学生对花鸟画只能进行简单地欣赏和评述,对花鸟画的文化内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采用以下方法为主进行教学。
动画导入法:利用学生们爱看动画片的特点,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
引导欣赏法:利用课件中大量的名家作品冲击学生的直观视觉,在感受大师魅力的同时,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
现场演示法:让美术课成为真正的美术课,不是任何人都能来上美术课的,更不是纯粹的语言课,而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四、说学法
自主探究学习法:运用探究学习方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同时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合作交流学习法: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拓宽学生的思路,达成教学目标。
五、说流程
我用“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最终也将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这样一个理念来穿插贯穿于整个流程。整个流程共分为五个实施阶段,是一个从感知到初知、从认识到创作、从实践到升华的过程。
(一)引导阶段:计划用3分钟
播放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片段,体会是用什么材料画成的?美在哪儿?同时揭示课题。
这样,不但让已有国画基础的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且使全体学生初步体验花鸟画的概念和它的水墨韵味。
(二)发展阶段:计划用15分钟
我用绘画三要素:点、线、面来降低花鸟画创作的难度,但并没降低花鸟画的诗情画意,从而打破传统花鸟画固有的概念。
点:先让学生用墨画点,问学生“你画的点象什么?”来发散学生的想象,提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正是花鸟画所必备的艺术品质。再出示一张生活中野菊的照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哪儿可以用点儿来表现?”接着马上出示野菊的水墨画,让学生明白艺术是从生活中来的,国画也可以对物写生,并发现点与点之间的浓淡不同及为什么不同。最后请学生自主探究出怎样才能画出浓淡不同的点,并画一画。
线:在点的浓淡层次都很丰富的基础上,请学生画几条浓淡不同的线。并想象“你画得直线象什么?”学生畅想后,出示一幅大树的水墨作品,初步引导学生可以用点线来创作一幅花鸟画,并感受作品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再次想象“曲线象什么?”学生又一次畅想后,出示吴冠中大师的《春如线》,引导学生欣赏它与众不同的美。
面:在画线后,抛出一句:“你能不能一笔画出更粗的线?”让学生试画。并请成功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出来的。然后我演示侧锋运笔并一笔画出浓淡的技法,并与中锋运笔画出的线进行对比。此处我把我的示范演示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体验之后,突出了学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并把技法很自然地融入到师生的交流中,轻松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
在学生侧锋练习之后,问:“在创作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粗线画什么呢?”用齐白石大师的一幅荷花图引导学生发现可用粗线组成面,画大面积的物象。然后再将这幅作品与生活中的荷花照片进行对比,发现它们的不同。从中让学生发现均衡的构图美及齐白石首创的“红花墨叶”画法,领悟出艺术是来源于生活,但绝不是对生活的照搬,要高于生活。
(三)学生创作:计划用16分钟
在创作之前先用名家大师的大量的作品冲击学生的视觉,使学生在感受大师魅力的同时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在其中夹着几张同龄的学生作品,请学生们猜一猜这位大师在创作这幅画时年纪有多大?鼓励学生们只要敢画,都是艺术大师。
学生创作时让学生在古筝的音响中进行自主创作,亲身体验创作的乐趣。
(四)展示评价:计划用4分钟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谈谈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想给哪一幅提点建议?引导学生从构图、墨色变化、运笔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使学生不断改进和创新,为后继发展指明方向。
(五)拓展延伸:计划用2分钟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最终要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现在人们常用花鸟画来装点自己的生活,向学生展示很多张生活中应用的照片和一个挂历实物后,问学生:“将来我们的生活将会把花鸟画应用得更加广泛,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把花鸟画应用到生活的哪些方面?”这个问题既激发学生对花鸟画的兴趣和热爱,促使学生把花鸟画发扬光大,又使得学生今后认真关注起自己的生活。
文档为doc格式